“从前,我们村里穷人多,自从与旅游公司签订保护与开发合作协议后,一切都改变了,村里人不但脱贫了,还都是不折不扣的股民呢!”12月21日,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村民巫妹说起这几年收入的变化十分高兴。不仅如此,她还看准了培田旅游良好的发展前景,利用新家搞起了农家乐,每月都有不少游客入住,仅此一项月增收6000元。
这是培田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村民走上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致富路的一个实例。
培田古村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素有“民间故宫”之美称。近年来,连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培田古民居的全面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
然而,这里的古建筑权属都是老百姓的,没有他们的支持,保护与开发寸步难行。为此,县旅游部门牵头当地乡村两级组织召开厅堂业主、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厅堂代表,组成培田古民居保护与开发理事会,授权理事会代表全村与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按培田古村落管理站首道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0%支付给理事会,再分配给各厅堂和全村群众。
“旅游公司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优先解决符合条件的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共计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吴建民是理事会常务理事长,据他介绍,今年1至10月,培田古村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0多万元。村里获得了近50万元的旅游分红,这些钱主要用于村民的医保补助、养老金、奖助学金,以及村里开展民俗文化体育活动、祭祖等开支上。
“我们还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持续给当地村民带来收益。”县旅游部门培田站负责人周彩霞介绍说,“骑行帐篷”项目于今年7月开始进行众筹,很快就达到150股近15万的众筹,成员以资金、服务、劳动等形式入股,其中参与众筹的绝大部分是培田村和周围村庄的村民,“而且骑行过程中设置的骑行点可以将培田村内现有的体验项目串联起来,改变游客‘快闪式’的消费习惯,进一步带动村民收益。”
虽然培田村整体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但村民们的生活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古村落也依然保持着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财气。与此同时,对影响古村落整体面貌的违建予以依法拆除,并在古民居外围的荒坡上开发建成占地面积76亩、150户的徽派培田新村,分流群众,减轻居住压力。这两年,新村农户纷纷依托古民居旅游开设休闲饭店、旅馆、古玩店,一批群众投身第三产业。
不仅如此,培田还进一步复兴传统、活态传承。当地政府从丰富妇女文化生活出发,从河南请来有“中原鼓王”之称的衡生喜老师,带出由20多人组成的妇女腰鼓队;于2011年成立了客家社区大学,面向村民免费开设生产生活技能、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社团组织培训等课程;恢复举办“春耕节”,让村民和游客一起参加犁田、插秧、抓鱼等农事比赛,体验传统生态农耕方式,重拾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通过建立特色工坊、组建十番音乐队等途径,积极保护传承染织、剪纸、十番音乐、山歌童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村民的生活、节日民俗、民间信仰等,保留着原生态的韵味。
据悉,近年来,连城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推行股份合作制,通过流转土地,引进大型企业,争取项目资金,鼓励贫困群众把土地、山场等租给合作社或企业发展旅游,把贫困户能折成资本的自有资源全部折价入股,吸纳贫困群众在旅游企业打工。乡村面貌不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带动了村民走上了拿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致富路。同时,也进一步滋生了旅游服务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连城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2.6亿元,直接或间接受益贫困农民万余人;共接待游客73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2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互利共赢。
连城县旅游事业局 文/谢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