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针对景区火患排除的消防演练在连城培田古村内精彩上演。
演练以位于古村内的游客服务中心大楼突发火灾为假设警情。接警后,义务消防队员根据灭火救援预案,驾驶消防摩托车穿过狭窄的街巷,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然后搬来手抬机动消防泵,从池塘里面抽水,连接水枪水带,完成出水灭火。
国家4A级风景区培田古村落位于连城县西北约30多公里的山坳里,走进这里,穿过千米古街和幽深小巷,一抬头便可看到明清时期的深宅古院,一幢连一幢,共有34座。这些古建筑集工艺、美术、雕刻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被誉为“客家建筑瑰宝”。
然而,大多数古建筑是土木结构,没有防火间距,又地处偏僻,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困难,损失不可估量。“古建筑‘都阃府’发生火灾时,只能靠古街上的水源来救火,加上又是木质结构的房子,水源不够,我们只好看着它烧,很心痛,也没办法。”村民吴载安见证了古村落曾经发生的一起火灾事件,这让他和村里其他人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对于古村落的重大意义。
文物古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整改各类火灾隐患,通过对电气线路进行改造、改善消防水源问题、成立由培田古村落管理站工作人员和村里干群组成的义务消防队等措施,保护这些不可再生资源。
在此基础上,培田村还建立起了微型消防站,设在原来的消防器材室内。这里虽小但“五脏俱全”,十几平方米的区域内,灭火器具、防护装备、破拆工具等各类基本消防器材一应俱全。同时,站里制订完善了微型消防站《日常管理制度》《值班备勤制度》《火灾紧急扑救、疏散预案》等相关制度及职责,成立了微型站消防应急救援小组,所有队员分两班24小时轮守,确保有队员在岗。
除日常防火巡查外,义务消防队员还经常结合文物单位建筑耐火等级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逃生自救能力弱等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防火知识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服务到位,宣传到位,关口前移。
其实,培田古村落构筑的“防火网”只是连城构建景区防火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客流量较大的机场、景区和酒店以及培田古村落建筑群、新泉革命旧址群、四堡书坊建筑群等文物古建筑单位的防火工作,连城旅游部门积极协调驻地消防部门,通过组建队伍、配备装备、落实责任、常态排查、网格管理、防火宣传等举措,努力夯实火灾防控基础,在全县旅游景区编织起了一张消防安全“防护网”,为景区周边群众和各地游客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连城县旅游事业局 文/谢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