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锡是中国传统工艺,但时至今日,传承了500余年的客家锡艺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然而,在连城县四堡镇,仍有人还在痴情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并将其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希望以此带动锡艺的发展和传承。
“叮叮咚咚”,来到四堡镇马屋村村民马恩明、江冬桂夫妇家附近,就能听见小巷子里传来锡器的打击声。看到马恩明,他正娴熟地操作化锡、裁形、定形、吹焊、抛光等系列工序,并精细锻制雕刻客家传统杯、锡茶壶、锡酒壶、锡灯台、锡茶杯等锡器上的龙凤花鸟图案。
而在马恩明的锡艺店里,还能看到一个个极富连城客家文化元素的纯锡制旅游文化产品美轮美奂、琳琅满目,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啧啧称赞并纷纷选购。“我们把旅游和锡艺结合,把连城风物雕刻在锡器上,作为旅游工艺品销售。”马恩明介绍说,这两年,他还改变传统模式销售,尝试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结果热卖,好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上百件。
这是连城挖掘客家文化元素发展旅游创意产品的缩影。为有效整合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近年来,连城充分挖掘丰富的客家、红色及古村落、雕版印刷、武术等文化元素,以及独特的方言文化、名人文化,着力“编故事、讲故事”,多举措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在客家红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红军武器、苏区币、雕版古籍令人大开眼界,这里是各地游客采购收藏品的必到之处。连城民间收藏家巫中民说,在政府的支持下,自己建起海西首家客家民间博物馆,组建了冠豸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雕饰有豸文化、冠豸山、石门湖、新泉整训、培田古村落、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四堡雕版印刷、连城兰花、连城白鸭、连城地瓜干等客家元素的纯锡系列文化产品,产品涵盖储物罐、文房器、茶具、酒具、赏盘、把玩件、饰品等7大类100多个品种,吸引游客争相购买。
与此同时,连城用工业化理念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连城工业园区和朋口、庙前工业集中区“一园两区”龙头企业开发根雕、竹艺、人造蓝宝石篆刻等旅游文化产品和创意工艺品。
以朋口兰博园为平台,融入现代休闲旅游理念,融合养兰、咏兰、画兰、写兰等众多文化气息厚重的旅游活动,不断开发与兰花相关的衍生产品,形成年产值超3亿元的全国最大、品种最多的国兰基地和全国知名的兰花文化主题景区、海西休闲农业示范区。
“将文化创意与竹制品巧妙结合,实现效益倍增。”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春说,公司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进行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目前已开发出200多个极具文化气息的竹艺系列旅游产品,年产值可达2亿元。
在鼓励企业开发系列旅游文化工艺品的同时,连城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市场相结合,通过连续举办客家元宵狂欢节、温泉旅游节、海峡客家烹饪大赛、客家春耕节等活动,打响连城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温泉文化、美食文化品牌;充分利用木偶艺术、“十番”音乐、拳术文化资源,组织力量进行演艺作品的创作形成演艺精品;依托培田古民居、冠豸山等景区,创建海峡客家影视基地,精心编创反映客家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大型剧目,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连城县旅游事业局 文/谢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