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粽是什么?是将糯米裹粽包来吃或是送人吃吗?其实不是,游大粽是连城北团镇上江坊村一个盛大的客家民俗活动。据查,这种习俗在全国独此一家。
    3月12日,在上江坊村,重130斤、高1.6米,一雌一雄两个大粽子出游气派真不小。由神铳、鸣锣开道,打着龙凤旗、花灯,还有人推着古事棚,一路吹打,沿着田间大道、村中巷道游行,加上观看的乡亲和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游行队伍显得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据说游大粽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开始,至今300多年历史。从农历二月初一起,村民们开始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制作两个超级大粽,上万个拇指大小的小粽也要提前准备。初七晨大粽下锅,蒸煮三天三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纸花等妆粉大粽,供奉于宗祠。十三至十五日出游,村民们抬着两个大粽,鸟铳、鸣锣开道,彩旗花伞引路,一路吹打,浩浩荡荡,沿村道游行。
    热闹地游完一圈还不算完,接下来四邻八乡妇女到制作大粽的家庭讨小粽,相生男孩讨公粽吃,要生女孩讨母粽吃,大粽则分给村民酿酒,保佑各家五谷丰登、五业兴旺。节日一过,春耕大忙就开始了,民间习俗仍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北团游大粽”是连城客家民俗文化节活动的压轴大戏,至此,从正月初一至二月十五的客家民俗文化节活动圆满落幕。自2012年形成文化节后,每年除了保留传统的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外,还融合现代演出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到客家连城的文化魅力。
    “传统的‘景点旅游’难以满足需求,取而代之的则是‘全域布局、全景覆盖’的全域旅游。”连城旅游事业局局长李炳林分析说,近年来,各地民俗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看点、亮点与附加值,业界的一些资深专家也称“民俗将成为未来旅游的后劲”。对此,连城旅游部门认为要想在“全域旅游”这条路上与众不同,挖掘自己的特色至关重要。而有着“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美誉的连城客家文化,则成了旅游部门深度挖掘的旅游产品。

    多年来,在连城旅游、文化等部门的不断挖掘、整理下,当地客家文化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客家民俗文化节”冬春季旅游产品,也成为支撑起连城全域旅游框架的一支主力军。节日期间,通过荟萃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芷溪花灯、新泉犁春牛、北团游大粽、连城拳、四堡拔龙、文亨和林坊游龙等当地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营造了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同时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观赏性。数据显示:今年的民俗文化节,连城全县接待游客50多万人,旅游收入3亿多元,同比均增长20多个百分点。


连城县旅游事业局 谢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