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强调,要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繁荣国内旅游、入出境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从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到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多产融合发展……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紧扣国家大政方针,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对接国家各项重点工作,积极发挥综合带动性强的优势,持续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充分彰显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作用。
促进产业链延伸
旅游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很多领域,比如,山地旅游对户外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体育旅游对体育培训业态的带动等。
眼下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业这一作用在冰雪旅游领域得到了很好体现。随着冬奥氛围日益浓厚,各地冰雪旅游迎来发展热潮,不仅带动了当地休闲旅游、运动体验等业态发展,也带动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相关业态发展。
“非常期待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一定要去现场感受冰雪魅力。”媒体人朱霞自3年前接触滑雪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每年冬天都会呼朋引伴去张家口滑雪度假。
借力冬奥会氛围,结合“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北京冰雪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质升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滑雪场馆20个、室内滑冰场32个、气膜冰场12个,为北京冬季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场地。大众在进行冬季运动时,还可欣赏古都雪景,参加冬日温泉、冰灯节游园等休闲活动。冬季文化和旅游体验越来越丰富,相关产业链不断延伸。
旅游促进产业链延伸的成果在今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有不少展现。在体育服务专题展区,既有冰雪旅游产品或目的地展示,也有品类丰富的冰雪运动设备、装备产品,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冰雪运动体验项目。
地处“黄金雪域线”的阿勒泰地区在今年服贸会上展示了完善的“冰雪产业链”。据介绍,当地凭借丰富优渥的冰雪资源,每年吸引大批冰雪运动爱好者打卡,相关配套产业也发展迅速。“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禾木吉克普林滑雪场落差达1450米,游客可乘坐直升机到滑雪场地滑雪越野。”阿勒泰地区行署副专员王赟介绍。
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蒋依依看来,冰雪旅游促进了冰雪运动的产业化和冰雪文化遗产的活化,推动了冰雪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游客需求的增长催生了包括“软装备”和“硬装备”在内的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冰雪旅游是促进‘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换和寒地冰雪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带动区域转型
正值秋季,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腹地的阿尔山市草木繁盛,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阿尔山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供应地。随着“天保工程”实施,阿尔山全面禁伐,发展旅游成了该地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如今,人们一提到阿尔山,第一印象早已不是林业,而是春天漫山的杜鹃花、夏天清澈的天池、秋天金色的林海、冬天温暖的泉水……产业转型的同时,人也在转变。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流行这样几句话——放下锯子当导游,放下斧头搞养殖;四方宾客看不够,致富路上不用愁。这成为当地老百姓通过旅游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阿尔山的转型之路是旅游业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
素有“百年煤城”之称的贾汪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地区。近年来,贾汪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转型,形成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贾汪模式”。
潘安湖位于贾汪区西南部,原为该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是贾汪人过去不愿触碰的“城市伤疤”、发展难题和民生痛点。为破解这一问题,贾汪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再造,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荒山绿化、水系治理三大攻坚战,重点打造潘安湖旅游集聚区和大洞山旅游集聚区。如今,潘安湖湿地公园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几百万人次,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曾经的“历史包袱”慢慢变成了“发展财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动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可带动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工业等产业提升增加值,推动地方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融合
“旅游业+农业”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乡村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帮老乡就业创收;“旅游业+林业”形成的森林旅游,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业+工业”形成的工业旅游,让工业遗址有了新活力……近年来,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康养、教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提供了新内容,从而实现了“1+1>2”的效果。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致力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动能。构建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培育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群众旅游选项更加多元。
吴丽云建议,未来,旅游业带动多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小康社会赋能的同时,还应更关注两方面。“一是应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好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才能让旅游赋能小康社会的作用可持续。二是应依托本地资源和人力,展现本地民俗、文化等,取之于当地、回馈于当地,实现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及对当地经济的赋能。”
“旅游是幸福产业,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刚需。因此,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必定是可持续的。”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博士韩元军表示,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要在服务品质、商业设施配套、旅游产品差异性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文旅连城
编辑:李萍|审核:李剑|监制:傅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