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冠豸山除了以秀美的风景为众多游客所熟知外,或许他们并不知道冠豸山上源远流长的书院文化。冠豸山历史悠久,自宋绍兴年(公元113年)设置连城具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在山上修筑学舍,隐居著书,使这里的书院百年书声不断,冠落山书院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冠豸山一道靓丽的风景,冠豸山的书院,大多建于宋、明、清时期,有族建的,也有私人建的,尽管规模大小各不相同,但都培养了不少人才。今天就带大家游览一下冠豸山上的几家书院。

丘氏书院

连城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年~公元1153年)设县后,首先在冠豸山五老峰下结庐读书的是丘鳞,丘方叔侄,他们的老师是朱熹的高足杨激轩。丘氏叔侄得其理学真传,先后于嘉定十三年(公元120年)、南宋宝庆二年(公元126年)中进土。丘氏后商为彰先祖,把他们的读书处建成书院。据记载,此书院当年金碧厅堂、丹形琼厢、箕竹四植,不亚于仙宫梵刹。随着岁月流逝,屡遭兵火,至清代被毁,但门楼坚固难摧,保存完好。门楼为石质结构,底座两翼配石耳,古朴大方,门顶前后石面上镌刻“进士联芳”、“叔侄乡贤”橙幅,下方衬托“丹风朝阳”和如意”图案,上方为斗拱形砖块垒砌而成的楼字,正中嵌着“恩荣”二字石匾,门顶配以工艺精巧的飞檐。丘氏后裔近年来按原结构重修书院,思以缅怀先祖,激励子孙。


修竹书院

修竹书院亦称“修竹书星”或“修竹书室”,其址在五老峰下西侧,为李庆所建,据《文川城南李氏七修族谱》载,李庆是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甲子科举人,被授封川教谕时才25岁。修竹书院自李庆创后,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的书院由李姓后商集资,于1982年冬兴工,1985年建成。书院为祖祠构架,背靠五老峰,面朝城区。门外有照墙过道,门前有一对石狮子,进门为天井,上为檐廊正厅,书有“峦峰千重瑞气迎朝日,明灯万盏灵光映晚霞”等柱联,悬挂“本支百世”、“源远发祥”、“兰谷流馨”、“祖德绵长”、“文魁”等题匾。正堂塑唐太宗像,配对联“业创盛唐三百载,经传道德五千言”一副。


东山草堂

东山草堂坐落在冠豸山一线天入口灵芝峰下,为连城谢氏家族子弟修学育才之所,始筑者是连城谢姓十四世商孙谢浚。东山草堂结构为三进平房庭院,大门横额石刻“东山草堂”为摹宋朱熹帖书。两边楹联石刻“东田石老山辉玉,宝树枝横凤振毛”。一进为小空坪,隔以花窗,直入为小厅、厨房,昔日为祀“福神”之处。二进二门,入内为正厅,中有天井,两翼走廊。正厅悬挂《四库全书》总纂第纪晓岚手书“追多标山题匾,天井上方瓦槽悬挂民族头雄林则徐题面“江左风流”,下行是挂当代著名歌词作家乔羽题匾“王谢徐译”,皆为珍贵的人文景观,进三进圆拱门入尚义厅,有方坪、厢房,后出小门,昔有对联“栽两三枝栖风竹,养三五个化龙鱼”,门外石脚镜方塘,壁书“春草池”。


五贤书院

五贤书院由连城知县秦士望倡建,他在乾隆六年(公元174年)到任后,看见连城地方虽小,却民风淳厚,士气雅驯,因思于学校之外,倡建书院为激励地。相视冠豸,得胜地数亩,山川环卫,灵气独钟,于是带头捐出薪俸,得到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的支持,在这儿兴建书院。据载“五贤书院”内具五贤堂、正谊堂梯月楼、凝碧山房、止窝、最深处等20景,其遗址在今凝碧山房。


雁门书院

五贤书院内有“止窝”及“洗心亭”,为童能元所建书斋,民国初期遭毁,仅存遗址。1984年,童氏族人在原有洗心亭遗址上,历时4年余,兴建“雁门书院”,长16米,宽1米。由童小鹏题写“雁门书院”画额,建筑风格古拙。院内正堂奉祀孔子像,有不少楹联可供游人鉴赏。


文章来源百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感谢您的理解!

转自:厦门漫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帐号-旅游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