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暴雨洪灾来袭如何应对?

收好这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攻略,

关键时刻能降低生产损失!



种植类


(一)粮油作物类


1、开沟清沟,及时排水。疏通田块积淤渠道,强降雨前田间开沟,开出“工”字型丰产沟,沟宽、深各30公分,利于排水。强降雨过后要尽快清沟排水,让水稻的叶尖露出水面,保证积水及时排出。

2、及时扶苗补种。因强降雨导致田间缺苗倒苗的,移栽田要及时进行匀苗扶正,清理稻苗上的漂浮物和泥浆,恢复叶片正常光合机能。直播田损失严重的,要尽早购买种子及时补播,争取早播早发。

3、合理施肥促进生长。受淹后,稻田肥料流失较多,植株活力下降,退水后3-5天左右可根据稻苗长势适当补施肥料或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植株抗性,加快恢复生长。同时,雨季要及时抢晴做好化学除草。




(二)蔬菜类


1、开沟排水。为淹水蔬菜田开沟清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蔬菜受淹时间。

2、抢收抢播。对受淹菜地、可采收的蔬菜要积极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于绝收的田块,要及时补播。

3、加强管理。大雨过后,气温回升快,应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如清沟松土,降低土壤湿度;及时追肥,弥补流失的土壤养分;扶正植株;清洗叶片泥沙;及时摘除残枝病叶。

4、加强病虫害防治。灾后叶菜类软腐病,瓜类疫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应加强防治。灾后气温回升,斜纹夜蛾、蚜虫等危害加重,应注意预防。




(三)果树类


1、开沟排水,清污松土。及时疏通沟渠,便于排水;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对淹水时间2天以上的果园、苗圃,需要用抽水机及时排水;同时要扒土晾根,减少烂根。

2、扶树理枝,适度修剪。及时扶正倒伏的果树、苗木,清除枝条和叶面上的杂物和污泥。适度修剪,减少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对枯枝、病虫枝一律剪除。

3、及时抢收,减损止损。对正在上市的水果根据成熟度及时组织人手抢收,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4、根外追肥,恢复树势。对受灾严重的果园以根外追肥为主,用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每5-7天喷一次,每次喷2-3下,补足树体营养。

5、果实重新套袋。套袋被暴雨、大风打坏的,应当尽快更换新袋。套袋果实被水淹后,最好摘掉被水淹或泡坏的袋子,喷杀菌剂,尽快重套新袋。

6、注意防治病虫害。涝灾过后,果园温度高、湿度大,再加上植株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极易感染溃疡病、腐烂病、黑斑病等病害。因此,积水排出之后要及时喷施杀菌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畜牧养殖类



(一)加强物资管理和棚舍安全

加固养殖场(户)畜牧舍、仓库及其他相关设施,加强物资储备。规模畜禽养殖场(户)要进一步检查畜禽舍、仓库和住房安全。


(二)全面开展消毒

对畜禽饲养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要在清扫后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消毒、灭源工作。


(三)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饮水卫生,提高饲料的营养成份配比,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能量。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提高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防疫检疫

一般大雨过后,各地土体蓄水量饱和,畜禽舍空气湿度较大,易滋生各种病菌,引起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对未在免疫保护期内的畜禽立即进行免疫预防。严禁非场外其他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场内,防止疫病的传入与发生。


(五)加强疫情监测

做好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补免,准备疫苗等应急物资。




水产类



(一)汛前的准备措施


1、做好养殖场区排水系统维修、维护,保证排水通畅,做到随时排放多余雨水的准备工作。

2、做好池塘巡查,可适当降低池塘水位,防止漫顶,低洼池塘、池塘薄弱处、排水口可加架栏护网,防止漫顶塘鱼虾逃逸。

3、预先做好水质调控,注意降水过多引起的pH骤降。

4、将饲料、药物等渔用投入品放到地势高的地方,防止水浸泡。

5、检修发电机组、道路、输电线路和防止山体滑坡等其他工作。




(二)汛期的管理措施


1、安全第一,确保人身安全情况下,做好巡塘。

2、暴雨洪涝期间停饵料、停药。

3、检查养殖设施,疏通水道,防止突发事故。




(三)汛后的应对措施


1、加强水源管理,及时调节改善水质。

2、做好存量调查,适时补放水产苗种。

3、投喂质优配合饲料,提高体质,加强疫病监测,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渔船类



渔船强降雨安全防范措施


1、强降雨期间所有渔船不得出海生产作业,必须全部返港进入安全水域停泊。

2、渔船要加紧系缆,船舷上多备几个橡胶轮胎,减轻船体碰撞冲击力。

3、船主必须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做好船体安全自查,紧闭船上各处门、窗、盖,防止船体进水,备好抽水泵,以备船体进水时进行自救。




汛期农业防灾减灾小知识

↓↓↓




#01

抓紧采收入库

密切监测,必要时提前对成熟可上市的蔬菜、水果及其他经济作物进行采收,并及时入库冷藏储存,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02

减少水灾隐患

及时做好地势低洼区域排涝、田间排水、鱼塘排水等措施,及时预降河道水位。生产基地要做好农田内外沟渠清理,保证排水畅通,一旦遇到暴雨积水,可充分发挥强排水设施作用,尽快排除积水,防止内涝。

#03

加固各项设施

对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认真排查,及时做好棚架、棚膜等设施的加固工作,防止因大风造成设施倒塌和破损。

#04

确保人身安全

及时撤离居住在危房、临时用房内的人员,确保不发生人身伤害事件。遇上台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停止一切田间作业,除排灌设施等用电外,需关闭生产基地户外电源,防止出现二次安全事件。

#05

病虫害监测

严密监控田间病虫情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信息,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切实做好蔬菜、水稻、瓜果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次生危害。


防汛减灾

农业生产篇



防汛减灾措施建议






01

粮食作物类

 1.疏水抢收。降雨前及时疏通田块积淤渠道、河沟,对成熟作物应收尽收,颗粒归仓。降雨过后要尽快清沟排水,保证积水及时排出,降低田间土壤湿度。 2.扶苗补种。对因强降雨导致田间缺苗倒苗的,要及时培土扶正,清理作物表面漂浮物和泥浆,恢复叶片正常光合机能,损失严重的要尽早补种应季蔬菜。 3.合理追肥。受淹后,农作物植株活力下降,退水后3~5天左右可根据作物长势适当补施肥料或进行叶面喷施,以增强植株抗性,加快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抢晴做好病虫草害治理。



02

蔬菜瓜果类

 1.开沟排水。对淹水蔬菜田,开沟理渠,尽快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蔬菜受淹时间。2.抢收补种。对受淹菜地,可采收的蔬菜,要积极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于绝收的田块,要及时补种。 3.加强管理。降雨过后,气温回升快,应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如清沟松土降低土壤湿度,及时追肥弥补流失的土壤养分,扶正植株清洗叶片泥沙,及时摘除残枝病叶。 4.加强病虫害防治。灾后叶菜类软腐病,瓜类疫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应加强防治。灾后气温回升,斜纹夜蛾、蚜虫等危害加重,应注意预防。



03

林果类

1.雨前抢收。对正在上市的水果根据成熟度及时组织人手抢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2.开沟排水。雨前疏通沟渠,雨后及时松土排渍、扒土晾根,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烂根。3.扶树理枝。及时扶正倒伏的果树、苗木,清除枝条和叶面上的杂物和污泥;适度修剪,减少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对枯枝、病虫枝一律剪除。4.根外追肥。对受灾严重的果园以根外追肥为主,补足树体营养。5.果实重新套袋。套袋被暴雨、大风损坏的,应当尽快更换新袋;套袋果实被水淹后,最好摘掉被水淹或泡坏的袋子,喷杀菌剂,尽快重套新袋。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04

畜牧养殖类

 1.加强物资管理和棚舍安全。降雨前要加固养殖场(户)畜牧舍、仓库及其他相关设施,加强物资储备,风险隐患较大的应及时进行转移。  2.加强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灾害发生后,畜禽养殖者应该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及时打捞收集因灾死亡畜禽尸体。尤其是曾经掩埋过动物尸体的地段一定要严格排查。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发现的死亡畜禽,要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汇报,由当地政府负责清理。死亡畜禽运输车辆应防水、防渗、耐腐蚀、易清洗消毒。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经过人口聚居区、畜禽养殖密集区。不得买卖、加工、随意弃置因灾死亡畜禽。对因灾死亡畜禽可采用深埋法处理,有条件的建议焚烧处理再掩埋。3.加强清洗消毒和媒介消杀。灾害发生后对畜禽圈舍、屠宰加工场所、畜禽交易市场、运输车辆、用具等,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对场区周边环境和车辆可以使用烧碱、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消毒;对办公生活区和人员衣物可以用过硫酸氢钾和二氧化氯类消毒药消毒。对养殖圈舍(可带畜禽)进行大清洗、大消毒,每日1次,每周开展两次环境消毒,保证消毒效果。4.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卫生,提高饲料的营养成份配比,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能量。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提高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5.加强防疫检疫。持续降雨过后,畜禽舍空气湿度较大,易滋生各种病菌,并引起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胃肠道疾病。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采取必要措施,限制畜禽移动和产品流通,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05

设施大棚类

 1.雨水天气来临前应对设施大棚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及时将棚体上下左右都覆盖薄膜,已覆盖的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孔洞,若有则及时修补,确保设施大棚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 2.雨水降临时,要做好排水渠排水工作,避免因强降雨而引发雨水倒灌,排水不畅,直接引起植作物的损失,严重情况下导致大棚倒塌。



06

水产养殖类

 1.及时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池塘和水库要注意天气和水位变化,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设置围网等措施,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损失;网箱养殖要注意预防洪水冲击造成网箱被冲走、冲垮,可采取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等措施,及时清理浮游物。 2.抓紧修复养殖设施 对于损失轻微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塘口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对围网养殖进行扶桩补桩,清除水草等杂物;对“没顶”的围网和被淹没的池塘及稻田养殖区,水位一旦回落,要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准备。对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水产品的逃逸,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无法修复的要进行捕捞,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塘口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放养,减少受灾损失。 3.防止疫病发生 大灾之后易发大疫,洪涝期间,所有的水域、陆地都连成一片,水产动物的各种病原体到处滋生蔓延,极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所以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病原检测,以防各类动物性疾病相互传播。特别是洪水过后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急剧增多,很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质减弱,引发其他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同时上游水由于温度、pH值等理化因子与下游水有一些差异,也会导致鱼体不适,造成死亡。此时要做好防病措施。 (1)死鱼无害化处理:洪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洪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2)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3)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洪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洪灾后容易出现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鳃霉病等,对此,可采取内服外用法防治。外用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对养殖水域采用溴氯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300克)、二溴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克)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内服药可用三黄粉、大蒜素等,一般连喂3-5天。 侵袭性疾病:主要是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对指环虫病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等;对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对中华鳋、锚头鳋、鲺病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辛硫磷等。一般来说寄生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2次,否则寄生虫病害易反复发生。 4.消毒水体 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水产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域环境综合治理。 (1)灵活掌控水色和透明度:以养殖鲢鳙、鲤鲫等肥水性鱼类为主的水域,水色应保持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为好;以草食性品种为主的水域,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为好。 (2)及时调节水质:洪水过后对水体要消毒,一是采用化学、物理方法调节和改善水质,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10-15天一次,每次用量每667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水泼洒,或用碘制剂,按说明使用。二是采用生物或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如在鱼池进水口设过滤池,过滤料用砂或木炭;生物方法是利用10%的池塘水面种植水葫芦、红菱等浮水植物,起沉降和净化水质的功效。三是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四是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一般要求13:00-15:00和第二天凌晨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3)谨防水域缺氧“泛塘”: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浮游植物造氧功能不足,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水产动物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水产动物密集、耗氧增多。同时,大部分水域淤泥较深,极易导致养殖水产动物“浮头泛塘”。为防止“泛塘”,应加强饲养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天气炎热季节,密切注意观察水产动物的摄食及活动情况。一旦出现缺氧征兆应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启增氧机或撒入增氧剂。 5.加强投饵 降雨时由于水温降低,鱼类吃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及预防水质恶化。水灾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应选择配合饲料、加大饲料投喂量,并坚持“四定、四看、一检查”投饵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水产动物吃食、看水产动物活动,检查水下有无残渣剩饵,同时拌饲料投喂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用300-500毫克),每天一次,连喂5-7天;养殖草鱼、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每周应投喂青饲料1天,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来源:三角镇农业服务中心、三角发布、掌上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