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全国进入两会时间。文旅行业强劲复苏之势,与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与及时精准的政策推进密不可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也召开了部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为委员代表们履职建言提供参考。此前,地方两会已陆续召开完毕,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文旅领域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那么,由地方两会看全国两会,全国两会又有哪些文旅“热词”?在新发展格局下旅游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如何进一步深度融合?或许可从地方两会代表的建言中窥见一二。


关键词一:文旅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文旅融合也成为热频词。


其中,浙江明确把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列入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十大工程”;江苏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开展小剧场建设、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江苏文化旅游体验等。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阔东岸文化创意产业园执行董事王芳认为,文旅行业要抓住新机遇、新风口,以文旅高质量融合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王芳建议,要加大对文旅品牌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品牌宣传力度,扩宽融资渠道,为文旅行业提供新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加大文旅品牌的合作共赢扶持力度。


键词二: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天津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山西省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生态低碳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安徽省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针对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安徽省政协委员、来安县三城镇党委书记孙安静建议,村书记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应组织广大村书记到苏浙农村沟通交流、学习经验,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和水平。同时,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把乡村当作自己的家园来打造,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乡村,从而激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山东省政协委员董方军认为:“乡村建设,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他提出,乡村建设一定要充分尊重村庄原貌,尊重自然风光,尊重村民意愿,防止简单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关键词三:乡村旅游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消费升级提质扩容。精心打造一批串点成链的精品乡村旅游点,叫响吉林“醉美乡村”旅游品牌。


远在祖国另一边的海南省,对乡村旅游作出新的部署:做足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文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做精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江苏省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开展小剧场建设、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江苏文化旅游体验。


江苏省政协委员,盐城市大丰区瓷刻世家工艺厂总经理兼艺术总监、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陈银付建议,要探索“非遗+乡村旅游”新模式,这既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非遗所富含的深厚文化资源与内涵,是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打造非遗品牌就显得极为重要。”陈银付表示,非遗品牌的打造要强化特色,并将特色的非遗品牌融入到旅游之中。


关键词四:红色旅游



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最鲜亮的底色,如何让红色文化凝聚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感召力和精神动力,释放出上海文旅的影响力和魅力?为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浦东索思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赵锁平建议,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加快以数字化探索红色文化的时代潮流;加快培养一批新时代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人才队伍,提升上海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寒梅则认为,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城市精神品格,需要用好创意产品。为此,王寒梅建议,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上海本土老字号等知名品牌的合作机制。同时,大力推广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创品牌,搭建专业的红色文创资源版权授权平台,推动孵化优质文创版权产品,实现数字档案在红色文创资源版权授权平台的有效利用,借数字化助力更多优质红色文创产品的研发。


贵州省拥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非遗及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独树一帜的喀斯特地质生态文化和古生物历史。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专职副会长陈建强建议,应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推动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陈建强认为,通过挖掘文化内涵,丰富和提升文化品质,打造文旅业态,塑造有品质、叫得响、能拉动的贵州文旅产品,以文创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传统六要素向“商学养情闲奇”新六要素的转型升级。



来源:旅游规划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