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地质公园,碧水丹山,人文璀璨。
这里地质遗迹资源富集,丹霞地貌、砂岩地貌、岩溶地貌、花岗岩地貌等地质景观,承千年印记,传远古奇观。
这里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冠豸山、梅花山、紫金山、黄连盂等一方水土孕草木灵秀,育鸟兽繁盛。
这里红旗不倒血脉永续,古田会议、才溪乡调查、新泉整训、松毛岭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闪耀着壮怀激越、铿锵有力的时代光芒。
这里人文光华熠熠生辉,雕版印刷、十番音乐、土楼营造技艺、闽西汉剧等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地域情韵和合共鸣。
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2016年9月,龙岩市启动开展“龙岩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工作。2020年1月,龙岩地质公园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候选地名单。只争朝夕,不负使命,龙岩市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为实现创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目标努力奋斗。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显示度”
去看山水奇观,去走红色足迹,去赏非遗技艺,去品客家好味。漫步在龙岩地质公园,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各类引导标识清晰易懂,游客中心、公厕、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备完善,机场、铁路、公路更是通达园区或周边,轻松体验“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
夯实发展之基,基础设施要先行。龙岩地质公园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园区功能。完成主碑、界碑以及标识导览系统、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和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建成龙岩地质公园博物馆1座、科普长廊10处,提升改造地质特色村2个、地质公园小学3个,形成多层级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普及地学知识。完善与地质遗迹点连接的道路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完成公园内古步路、梅竹路、双髻山和紫金山旅游公路以及游客中心(7处)、游步道、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龙岩地质公园梅花山自然教育馆项目建设工作,地学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知晓度”
以地质公园为载体,龙岩市申园办开展多种类型的科普教育、地学旅游,提升大众对地学知识的了解,强化保护自然的意识,更好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原来‘十里绝壁’的形成历经了几亿年的岁月。”“哇!这就是华南虎啊,我还是第一次见!”“走进连城培田古民居,如同走进神秘、充满魅力的客家古文化群体。”……通过科普学习、实地考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自然生态与人文之间的生生不息,并纷纷表示愿为保护文化,自然遗产以及争创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贡献力量。
据悉,截至目前,龙岩地质公园招募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开展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并辐射到世界各地开展科普讲座50余场。编制出版龙岩地质公园科普丛书(中、小学生版)和《闽西日报》《环球客家·创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闽西林业科技》申园专刊,设计制作了30余种科普宣传折页,发放各类宣传图册等近万份。
除此之外,龙岩地质公园突显品牌元素,提升公园显示度。结合地质元素和文化符号,设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徽标和吉祥物,完成20余种龙岩地质公园系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并在科普宣传、旅游推介、赛事活动中广泛运用。通过承办全国旅游地学年会、大型赛事活动和旅游推介活动,对外打响龙岩地质公园品牌。搭建龙岩地质公园中、英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防灾减灾日”等特殊时间节点进社区举办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升龙岩地质公园显示度。
发挥领头效应,提高“持续度”
让地质遗址“活”起来!
“山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龙岩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并举,充分发挥地质遗迹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内文、旅、农、工、商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自然与人文、地质与旅游、经济与民生共荣的新路子。
一是立足生态优势。利用公园内顶级生态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农、林产业,大力发展极具当地特色的铁皮石斛、红薯、白鹜鸭、兰花、蛟潭高山茶等农产品,促进公园内种养殖业的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带动了当地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二是发挥品牌效益。与44家企事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系统而有效的伙伴网络,授权开发地质公园产品,通过品牌效益带动产品销售,有效助推了企业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公园范围内以紫金矿业为代表的传统矿业发展稳定,以标致矿泉水为代表的生态资源开发企业效益良好,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走在福建省前列。
三是驱动旅游开发。充分发挥地质公园品牌优势,大力推进农旅结合、文旅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设计了不同的地学旅游线路。结合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建设,融合森林康养基地,着力打造多个地学旅游、地质研学、自然教育基地,培育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旅游的红利。龙岩地质公园梅花山重视生态资源保护,加大生态工程建设,精心培育康养业态案例入选《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典型案例》。
四是助力乡村振兴。直接聘用经培训的村(居)民从事护林、讲解、保洁和安保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发动群众改造破旧农房、改善村容村貌。目前,全市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中,有21个村位于龙岩地质公园范围。
加强交流合作,提升“专业度”
“地承载物,物养育人。在这永恒的轮回之中,是我们,对这一方水土,无限的眷恋。”
这是微电影《一方水土》中的台词。其讲述了父女两代林业人成长和传承的故事,在朴实的场景中歌颂客家人温暖的亲情与乡情,同时展现龙岩地质公园的地学、文化和生态特色,可持续发展成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在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中,《一方水土》荣获首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全球第二名,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获奖作品!
这是龙岩地质公园不断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缩影。积极“请进来”,主动“走出去”,龙岩地质公园正唱响对外交流合作“协奏曲”。
积极“请进来”。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科研基地或教学实验基地;与沂蒙山等地质公园缔结姐妹公园关系,开展公园间的经验交流;举办龙岩地质公园“好货节”等活动推介公园产品。
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各项会议和活动,持续开展“亚太地质公园周之友好姊妹公园互展互动”活动,主动推介报告,让龙岩地质公园走向世界,实现龙岩地质公园建设发展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建设发展“同频共振”。
转自: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