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古村里的生态文明实践

作者:黄巧琳

培田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有世界独特的生态群落,村内有21栋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座书院,5座庵庙,2座跨街牌坊和1条千米古街,村落山环水绕,村内成三横五纵的街巷体系。2005年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培田古村落全景图


村内山环水绕,800年古村用年轮倾诉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愫,构成了“山环水绕、藏书垄田”的画里村庄。纵观村庄发展中形成的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无不诉说着祖先们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

说道培田村,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的不仅有占地72000平方米的宏伟气派古建筑——“九厅十八井”,更值得一提的是培田村从始建村落开始对家族治理展开的一系列探求,家族治理体系完备且全面。培田村从乾隆四年开始设立家训,后立家法,再立族规、公益社章程,在一步步完善宗族治理的同时也从德治、法治、自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加全面地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村口挺拔的朴树用500年的光阴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愫,经年累月用它健硕的臂膀护佑着一代代村中人。

培田村村级治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章程来保护生态环境。族规第四条“后龙水口,所以蓄树木而卫风水。”住在祖堂的族人务必常态化开展鸣锣提醒及警示,对有盗砍柴火及枯树、挖枫树心及铲松香树脂者,必须通知村董理,协同绅耆严格执行重罚,哪怕只是割小型地被如芒萁,也必须一体议罚,绝不姑息。对于松山竹木的保护,族规第十条也是明确规定“松山竹木,生财源而资利用。”任何人都不能到山场焚烧林木及古树,如有发现盗砍者,必须从重处罚,且追溯源头,并实行买者同罚,可见族人对环境的爱护与保护力度之大。

培田村从明万历年间就实现了雨污分流,村内圳水的管理也被列入族规进行保护。漫步在培田村的古官驿道上,看着清澈见底的圳水渠内鱼儿欢快的嬉戏追逐,听着穿村而过的流水潺潺,这都得益于百年来村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村内环境圳水的保护实践。族规第六条“路内圳水,所以护祖堂而便汲引。”过去村内祖辈以穿村而过的山泉水为饮用水,村内约定俗成,早上六点以前,晚上九点以后,村内圳水从源头至下游均用于饮用,其余时间可用于淘洗等。除了饮用,还起到古建的消防和调温等作用,故务必保持长流清洁,不得投以秽物,违者将以重罚。


村内污水收集及处理培田村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村内环绕古建筑共建有大大小小方塘16口,主要用于收集和消纳污水以及消防,百年来切实为古村的排污清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培田村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无诉说着祖祖辈辈的培田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是培田村祖祖辈辈百年生态文明实践的成果,培田村在2000年实行旅游开发以来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我们在进一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中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宣和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