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相传开发始于宋代因其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寓意公正廉明故名“冠豸”


摄影丨叶先锋

冠豸山山峻石奇

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冠豸山自古就有“八闽名胜”三江(闽江、九龙江、汀江)“上游第一观”的美称于2024年3月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摄影丨江建兴、刘炳华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

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县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在冠豸山上修筑学舍,隐读著书钟灵毓秀间古书院鳞次栉比流年经月,山高水长千百年来书声不断被誉为“客家连城文化摇篮”


仰止亭仰之弥高,止于至善

于灵芝峰下北侧一个三层八角亭式书斋便是仰止亭它始建于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是冠豸山上年代最为久远的书院亦是连城理学兴起的标志


南宋大儒被称为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曾在仰止亭讲学讲学四年间闽西、闽北各地群儒汇集于此

研讨理学,传播文化,培育学生在闽学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摄影丨刘炳华

至今在冠豸山尼庵内仍保存其碑记

在灵芝峰崖壁还镌刻着

他手书的“壁立千仞”四个大字

字体遒劲,力量饱满

挺立于流云山峦间


丘氏书院又名二丘书院

连城自南宋绍兴年间设县后最先在冠豸山五老峰下结庐倡学的

是丘鳞、丘方叔侄他们的老师是朱熹的高足杨激轩

叔侄先后中进士

为官正道

当地百姓有口皆碑

至今流传着

“一门两进士”的佳话


摄影丨刘炳华

丘鳞、丘方告老还乡后又上冠豸山授课讲学培养人才并把朱熹所题“忠孝廉节”四字分刻在书院大门左右作为丘氏学子的要求书院门楼虽破旧却坚固难摧几经战火,依旧保存完好


修竹书院亦称修竹书屋、修竹书室

书院背靠五老峰依山傍谷,林木葱茏

飞檐翘角,藏风聚气

始建于明成化初年

为甲子科举人李庆所建

李庆亲书“孝友兄弟,克施有政”联

于书院壁上作为院训

激励李氏子孙

对父母孝顺,待兄弟友爱

治理地方和国家要施善政

不少李氏族人

“或以清隐著节,或以科甲显名”


摄影丨刘炳华

门外有照墙过道

书有“峦峰千重瑞气迎朝日

明灯万盏灵光映晚霞”等柱联

悬挂“本支百世”“源远发祥”

“兰谷流馨”“祖德绵长”“文魁”等题匾

伫立于书院前

听风穿林木打叶声看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灵动与静谧间似有朗朗书声在耳畔回转千年


东山草堂又名谢氏书院,亦称“东山书院”

坐落在冠豸山一线天入口灵芝峰下吸收山之灵,沉淀地之蕴兼收水之秀,容天地于内是明万历年间隐士谢浚为谢家子弟修学育才所建


摄影丨刘炳华

大门“东山草堂”临摹宋代朱熹帖书两边楹联为:东田石老山辉玉,宝树枝横凤振毛入内正厅悬挂纪晓岚手书《追步东山》题匾正厅的天井上方悬挂林则徐所题匾额“江左风流”下厅悬挂当代著名词作家乔羽所题匾额“王谢余泽”三幅匾额在草堂之内交相辉映尤其是前两块享有“中华名匾”之誉形成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雁门书院童氏族人

为发扬光大祖先业绩继承教书育人传统在冠豸山“五贤书院”左畔

“止窝”“洗心亭”等遗址上

重建一座“雁门书院”

摄影丨刘炳华

雁飞霄汉三千丈,门瞰文川几万家飞檐斗拱叹观止,彩栋雕梁莫匹俦门前楹联描绘了书院的建筑风格与书香门第的风情寄语旅游风雅士诗情画意此中求

山高水长 往事越千年


摄影丨刘炳华


五贤书院

五贤书院旧址在凝碧山房处建于乾隆年间(1746年)书院取名五贤是为了纪念五位先贤朱熹、程颐、程灏、周敦颐、张载作为“前圣之嫡派,后学之津梁”据载“五贤书院”内具五贤堂、正谊堂梯月楼、凝碧山房、止窝、最深处等20景其遗址在今凝碧山房


摄影丨刘炳华


起伏之间 光影流转

冠豸山书院文化

历史久远 绵延不绝


至今仍有遗存的十余座古书院虽然所处年代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体现了客家人格致修身、孝义天下、诗书报国的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